車輛壞在路上了時候,一般會怎么做?
A、直接聯系附近修理廠救援一般都會被宰;
B、選擇聯系自己熟悉的修理廠路途費用就會過高
其實很多時候碰到這種事情,
只是因為車主沒有明確的判斷能力。
其實維友們在接到司機救援電話的時候,
也會讓車主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,
方便下一步的維修準備,
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述一個經典的兩難案例。
案例分享
一輛歐曼340牽引車,車主四年齡已行駛88萬公里,今年走到沙漠公路接近蘇紅圖下了一個20公里的慢坡,路邊空場停車習慣性(inertia)巡查車,發(fā)現發(fā)動機下排氣管嚴重滴機油;
打開前蓋,發(fā)現加機油的孔也有嚴重泄漏痕跡,停車一小時后,拔出機油尺,發(fā)現機油液面缺失嚴重!
發(fā)動機下排氣滴機油現象,主要因兩種故障引起:
A:“上竄機油”——四配套損壞,是由故障后的汽缸壁和活塞(piston)之間竄,建議停止行駛,原地修復,否則導致快速干線拋錨引發(fā)惡性后果;
B:“下竄機油”——因氣門桿和氣門導管之間的磨損(零部件失效的一種基本類型)間隙過大而竄,可繼續(xù)行駛
當時面臨兩個選擇:
1、如果是四配套,就只能在這個荒涼的地方原地修,面臨的就是高額的修理費和幾天“被宰”的修理過程。
2、如果是導管損壞,可繼續(xù)行駛,直至回家修氣門導管,修理費合理而且不耽誤行程。
此時必須用排除(Remove)法,理智(指清醒、冷靜、合乎實際的思維)科學地確定故障原因
綜合發(fā)動機目前水溫和機油壓力正常、怠速穩(wěn)定(解釋:穩(wěn)固安定;沒有變動)、自更換新的四配套剛使用16萬公里,異響及其輕微,后排氣管不冒煙,動力無異常,固認為下竄機油,導管損壞的幾率很大。
有一個細節(jié)雖然微乎其微,但是在這次“排除(Remove)法”分析(Analyse)中,
不使用排氣剎,不滴機油,是導管損壞
不使用排氣剎,滴機油依舊,是四配套損壞
開始確定問題
為了進一步確診故障源,補充了一小桶4升機油,把空桶固定在下排氣管接口(interface),繼續(xù)行駛排查。
為避免習慣性(inertia)使用排氣剎,在手柄(bǐng)開關處套了一個手套,防止手賤犯錯誤。
經過忐忑的數百公里不使用排氣剎行駛,發(fā)現下排氣滴機油現象消失,發(fā)動機沒有進一步惡化,所以可以確診為氣門導管損壞。
直至放心行駛1000公里后,行駛到新疆哈密的陜汽濰柴服務站,進行快速合理的修復,更換所有氣門(口)、導管(油封),修理顯然小貴,但發(fā)動機狀態(tài)良好,輕微異響消失,動力恢復。